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分層教育 1024x683

兩岸教育結構比一比!原來台灣學生這麼幸福

來到大陸已經一月有餘,也開始實地探訪與觀察,希望達到「觀察大陸,比較兩岸,回饋台灣」的目的。近日和同業聊到大陸教育和整體政經結構的關係,讓我眼界大開、思路轉變,於是迫不及待與你分享,彼此交流

大陸教育結構的可能發展方向:分層教育

什麼是「分層教育」?簡單來說,是將孩子依成績做分類(基本上是10~12歲前),進入不同類型的學校,學校以培育不同的專長類型為分類(例如德國以藍領階級、白領中產階級、學術研究類型分類);為國家的產業結構及未來發展部署所需資源在相對應的階層,強化教育資源使用的效率。
根據業內研究(非官方訊息),目前大陸可能會以「分層教育」(類似德國的教育結構)作為教育結構的發展方向,以諸如中考和高考等考試制度為教育上分層的主要方式,但是為何當局可能採取這樣的政策呢?(個人觀點,非官方訊息)

1.產業結構需要:一個國家產業有不同結構,都需要人才,但是如果有機會,大部分人都會傾向從勞工階級轉移至白領階級、甚至於是更高層統治管理階級,因此需要管理讓各階層都有培訓學校且有後續對應體制。
2.教育資源效率提高:對人才類型投注相對應的適當資源可以提高效率,如果只是一股腦向全民投入高等教育資源,恐怕造成浪費。
3.養育成本降低:2021/5/31大陸當局發佈三胎化政策(可參考:棄「一胎化」換成「拚三胎」大陸改鼓勵「增產報國」),這是因為中國人口成長寫下數十年來最慢速度,但是若是以現在家家戶戶投入大量教育資源拚高考的態勢下,恐怕三胎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以分層教育壓低學業競爭,可以壓低每胎教育支出。
4.降低過大升學壓力:這十年大陸升學壓力升高,甚至耳聞學生自殺事件,高考窄門是主要的壓力來源,因此以分層教育將各類學生「分流」,配合心理輔導的強化,可以減低學業競爭壓力。
5.社會安定需要:高等教育可以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及更廣闊視野,是培育國家領導的重要搖籃,但是一國人人想當領導,或是太多人因為不能升學無所事事,自然對社會安定不利,人人在其階層「各安其份」是一種安定社會方式。
那麼分層教育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?

分層教育可能導致的結果:階層固化(以德國為例)

分層教育自然有其優點,例如它造就了德國強大的一二戰人才結構,但是它也有明顯的缺點,就是「階層固化」
德國近代的教育制度始於1806年敗給拿破崙後普魯士邦的勵精圖治,基本結構是一種三軌制:小學四年後學生們依成績,分流到三種不同類型的中學:主幹中學(Hauptschule)、實科中學(Realschule)與文理中學(Gymnasium)。1960 年代教改之後,在某些邦才開始有綜合中學(Gesamtschule)之設立,但其數量稀少。基本上,主幹中學的學生之後所從事的職業類別屬於藍領階級,實科中學則為白領階層,而文理中學學生畢業後通常進入一般大學,是學術人才的搖籃。
研究顯示,小學前的學習成就和家庭社經背景有相當大的正相關,因此以德國在四年級前就依成績劃分未來的職業背景,很容易使孩子留在和他的出身同樣的社經階層,簡單來說:翻身不易,也就是家族社經背景往往世代不變
那麼對台灣又代表什麼意義呢?

教育結構不同所代表的意義:台比較

結構大陸台灣
教育結構少數人經過中高考就讀大學,進入高等教育多數人可讀大學,高等教育普及
社會結構職業階層較為分明、流動較難(不表示貧富不均)職業階層較不分明、流動容易,形成大量中產以上階級
產業結構需要更多勞動力,難引進外勞補充勞動力較不密集,可引進外勞補充
政治結構領導階層較為固定領導階層較不固定

台陸教育結構的不同,就台灣的角度可歸納出點:
1.高等教育機會充足,學生有充分機會發展獨立思考能力與興趣:這就符合《打造未來競爭力三大關鍵態度》一文中提升素養和網路時代競爭力所需,並且也如《108課綱時代,台灣也可以有馬斯克》中所述培養馬斯克創業精神所需嚐試的環境;簡單來說,台灣學生有較多的時間和機會發展自我與培養思考能力,平均素養較高
2.職業階層的選擇多元,有較長探索人生興趣的時間:孩子的職業較晚分流,可以有較長的時間探索興趣(108課綱更是比探索列為初高中所必須,參考:面對108課綱時代的7大關鍵),甚至可以到讀完高等教育再決定,但是相對國家對人均教育的投資也可能比較多,也可能會產生比較多唸完大學卻不知就業方向的年輕人,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。
3.提高社經背景、進入商業或政治管理階層的機會較大:高等教育是提高社經背景所需的重要資源,並且所培養的視野和建立的社會人脈都有助於社經階層的提升,也就是在台灣教育制度下,努力而翻身的可能性是更大的(就比例而言)。
4.創業所需的策略思考能力較強,但是耐力卻可能較弱:創業非常需要高等教育所帶來的策略眼光和專業深度,但是不得不說也必須有面對挫折的耐力,若是太專注於高等教育的提升卻不知為何而戰,或是缺乏實戰的鍛鍊,也可能帶來有策略卻難以執行的缺點。

5.結論
綜合以上可以看到,台灣的學生其實是非常幸福的,這不但是相對大陸而言,而是教育體制類型在全世界相對而言:可以普遍地在以升大學為目標的高等教育結構中,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、發展自我興趣、選擇未來職業,甚至只要肯努力,也有一定程度機會翻轉原本家族社經背景帶來的限制;因此如何延續這樣的優勢,以及補足缺口,就成為我們成就孩子所需面對的課題,就這個角度來看,108課綱的理念是一個正確的方向(先撇開執行面)。
(1)延續優勢:在《打造未來競爭力三大關鍵態度》一文中可看到,108課綱推動的「提升素養」是網路時代不可或缺的競爭力來源,而台灣孩子有很大空間學習獨立思考,對提升素養很有幫助,有助形成網路時代所需的人才。
(2)補足缺口:如果「不知為何而戰」、沒有志向作為前進的動力及忍耐的支持,光思考卻不能實幹,恐怕也有可能淪為「光說不練」的白領階級,因此孩子的確非常需要人生興趣的開拓,這一點108課綱也以個人申請入學中「學習歷程」項目的加入(參考:108課綱10個大哉問),希望促進孩子對人生興趣的探索,方向是正確的

結語:充分利用台灣教育的體制優勢成就孩子

我本身不算是一個108課綱的擁護者,而是務實派的教育前線工作者;我知道很多學者和家長對108課綱充滿疑慮,但在兩岸教育的觀察下,108課綱核心理念的確是相當適合台灣孩子未來競爭力提升的發展方向。過去的「知識導向」世代的確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,但進入網路時代需要新的眼光,許多社會賢達以過去所造就他們的體系來批評新的改革方向,難免帶上成見進而充滿疑慮(可參考「108課綱五大障礙」一文),可是我們必須以新的眼光來分辨而不是照單全收。
台灣有特殊的教育體制優勢(但並不是沒有缺點),我們已經在這體制下,當然是充分利用這體制的優點而不是一昧抵抗(參考:面對108課綱時代的7大關鍵),網路時代孩子特別需要我們的陪伴(為什麼?請參考:父母就是「美國隊長」:108課綱時代的三大任務),制度也需要我們支持來運作的更為成熟台灣的學生其實很幸福,擁有許多未來的可能性,需要發展人生興趣作出抉擇,就可以在未來大放異彩!(關於人生興趣,可參考:如何激發發問動力?帶孩子發現人生興趣)

[smartslider3 slider=”8″]
[smartslider3 slider=”7″]

【填寫問卷,發現台灣孩子學英文痛點】

我們一直想找到真正能解決台灣孩子學英文痛點的好方法!並且不要填鴨、減少壓力又能和國中課業銜接、打好基礎。
作為爸媽,你的看法十分珍貴,因此請幫忙填寫以下幾個簡單的問題,謝謝您為台灣孩子未來出一份力!

感謝您的支持!填問卷贈送您好禮三選一!

After Post For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