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台灣這麼多爸媽要小朋友學兒童英語,就是想從小激發學英文潛能、打好基礎!
這個潛能就是來自「大腦開發」,因此這次我就從大腦科學角度提供四個原則,靠爸媽自己就可以直接運用在學英文上、幫助孩子、「對症下藥」,不用浪費不必要的時間與金錢!
學英文其實就是「大腦語言區」神經元重新連結的過程

「學習」就大腦而言,其實是大腦透過學習行為(如重覆練習、環境適應)建立新的「神經元」連結:一個神經元的軸突起末端和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狀突起連接,形成新的神經聯結和組憶組塊,使大腦交流、產生新的能力;這也就是「神經可塑性(Neuro-plasticity)」能力的運用。
舉例來說,當我們專注於某個形狀,一根知覺軸突起會從丘腦伸向枕葉,而另一根則伸向皮質層,於是我們得到「圓型」這個概念;顏色、語言基本上就是這樣的過程。
所以簡單來說,學英文就是大腦透過「神經可塑性」,產生使用英文這個第二語言的能力。
因此,學英文的潛力如何開發,當然就要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如何「對症下藥」!
原則一、發音是英文能力建立的核心
「發音」在學語言上,對大腦神經元連結的作用如同「核心」。從發音的學習開始,往外延伸出聽、說、讀的大腦組塊,再結合其他組塊,整合為「寫」的能力,所以看到字或句子能唸出來是重要的根基。
但這裡指的並不是發音標不標準的問題,而是要能夠在聽與說中分辨出不同的單字,同時,「閱讀」其實是「唸給自己聽」的過程,如果唸得出來就讀的順,唸不出來就卡頓!
另一方面,根據研究,發音的學習能力的和年齡有關,主要原因是(1)青春期前孩子發聲器官較有可塑性,較能發出母語之外的音、(2)因為通常比較不怕犯錯,可能幫助他們進步更快;因此,小學(含)以前,的確更容易學好發音。
所以,在小學(含)之前,應先以讓孩子做到看字讀音、聽字拚音為目標,並鼓勵他多開口練習促進神經元的連結,但是不宜過多地以「發音標準」來要求,因為在研究中顯示,被逼迫學習、有壓力時神經元連結的效率偏低,學習效果也較差。
(推薦好用的自然發音課程)

(推薦延伸閱讀:如何解決孩子英語發音的五大難題?提供實用省錢秘訣)
原則二、閱讀和朗誦是英文能力的強化關鍵
如果說「發音」對大腦神經元連結的作用如同「核心」,那麼閱讀就如同「催化劑」,在英文能力的強化有以下效用:
1.以閱讀強化單字吸收:在閱讀中遇到關鍵字再記,一累積閱讀量,常用字自然就常記,就會熟記而不浪費時間,並且閱讀上下文也會加強對單字的理解,對大腦記憶區塊的形成大有幫助。
2.在有意義的閱讀中提升動機:語言是「拿來用的」,一個不知道學來何用,只為了分數的「學科」,學習動機的激發當然比較難!如前所言,被逼迫或壓力大時學習效果較差,但若是以「吸收資訊」、接觸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工具,來看待學英文,學英文就有更充分的意義,因此選擇有趣的讀本能建立學英文的主動性、提高學習效率。
3.閱讀與朗誦形成雙向連結:當閱讀時搭配朗誦會使語言區的神經元連結成為「雙向」,聽說讀同時強化、加速組塊形成的速度,打下未來更堅固基礎。
4.累積閱讀量強化句型學習:要從傳統文法的背誦→分析結構,來理解文意對國中以下的學生並不容易(為什麼?下一個原則會說明),同時學習的挫折和壓力,不利神經元連結。但在閱讀過程,大腦會自然地形成對句型的學習、增加語感,孩子會更自然地學會英文的使用能力,而無需強記文法。
(推薦延伸閱讀:狂背文法單字,不如從小用閱讀學好英文-提供四大實用方向)
原則三、「熟悉句型結構」勝過「背誦文法」
「句型結構」對大腦來說,是一種神經元連結產生的「記憶組塊」,是語言的使用模式,使用英文時大腦只要套用上模式即可,但是「文法」是一種規則,所以大腦在使用文法時,需要依照規則重新做神經元的連結,當然愈熟悉可以聯結的愈快,但比起套用已經熟悉的「句型」是要吃力許多,對於邏輯分析發展尚未成熟的兒童而言,當然更吃力。所以,從閱讀熟悉句型出學英文,較適合兒童,並且從小熟悉的「句型結構」愈多,就可以形成英文使用的良好基礎,加速未來的學習。
如原則二所言,累積閱讀量可以強化句型學習,所以閱讀和朗誦適合的讀本對激發孩子學英文的潛力是非常有效,至於讀本的選擇可以參考三個原則:(1)結合拚讀;(2)符合程度但帶一些「挑戰性」;(3)偏向生活化有利於「持續閱讀」;介紹三種類型:
1.自然發音教材(Phonics readers):符合自然拚讀規則的讀本。
2.常用字讀本(Sight word readers):以常見句型和常用字為主編成的讀本。
3.繪本(Picture books):題材較有吸引力,但字彙、句型可能較為複雜,因此較適合老師和爸媽唸給孩子聽。
(推薦延伸閱讀:如何提升英文閱讀力?四種實用方法從小開始使用)
原則四、從小發現孩子適合的記憶與學習方式

美國Calvin College教授Miller依大腦學習區域 ,大致將學習方式區分為視覺型(Visual)、聽覺型(Auditory)、動覺型(Kinesthetic),簡稱為VAK模式。
研究顯示,在學習上使用的方式,愈符合個人擅長的學習方式,就愈有效率,因此如果你的孩子背英文單字時效果不彰,搭配現有方式以外的效果可能會有所提升,所以多使用不同形態的學習英文方式,不但可以發現孩子較擅長學習的大腦區域,同時也可以協助全腦的開發。基本上有三種主要學習方式:
1.視覺型學習者Visual;學習偏好:Seeing(看)、Observing(觀察)、Reading(閱讀)
2.聽覺型學習者Auditory;學習偏好:Hearing(輕鬆聽)、Listening(聆聽)、Speaking(說話)
3.動覺型學習者Kinesthetic;學習偏好: Feeling(感受)、Touching(觸摸)、Doing(操作)
(三種類型的單字記憶法和判斷孩子是哪一型,可參考延伸閱讀:背英文單字很辛苦?提供三種大腦科學背單字秘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