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Image 17 1024x738

提升親子關係!親子溝通最有用的4種溝通技巧與3大溝通障礙

「我講他都不聽進去!」這是家長最常見的親子關係問題,也就是親子溝通問題。學期開始,溝通是我們要幫助孩子課業進步首先要面對的重點,所以我們特別整理最有用的4種溝通技巧與3大溝通障礙,希望能為你的親子關係有所幫助 !

親子溝通最有用的四種溝通技巧

一、掌握正確的「開頭」:建立輕鬆的氛圍

教導他人時必須看起來不是在教導他,而是把他不知道的事情看做他忘記的事情。-十八世紀英國詩人亞歷山大‧波普

許多父母和孩子溝通時開頭會用「你過來這裡」、「我跟你說一下話」這類的「開頭語」。其實想要與孩子順暢溝通,這是要避免的;因為這會造成一種「山雨欲來」般的緊張感,而緊張感會造成「心理防衛」,自然容易擴大衝突的可能性。
那麼要怎麼開頭呢?要先創造一種輕鬆對話、不經意的氛圍,例如:「我們去散個步?」「我們去吃個冰?」就是創造一種對話的機會,然後在輕鬆的氣氛中「聊起來」,聊天的內容可以看下一點的建議。

二、掌握「聊天」的技巧:不要像「問話」
孩子是很直覺的,他們只想講給「想聽他們講話的人」聽,溝通是有來有往的,成功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,而許多家長因為只想問出結果,換來孩子拒絕與他們溝通。對話內容要像「聊天」,有來有往地才能達成效果,以下就是父母和孩子能「聊起來」的技巧:
1.看準和孩子聊天的機會:如一、所說,塑造一種輕鬆談話的氣氛,或是看準適合的時機,例如:接他下課回家的路上。另外,晚上5-7點是生理上的低潮期,通常較不適合溝通。
2.聊天不要那麼有目的性:避免「問話式溝通」,就是只問你想問的問題,例如:「今天在學校怎麼樣? 」,這種問話是在試探他的狀況,就像審問一樣,因為他如果回答「還好」你可能懷疑他是否有狀況,如果回答「很好」你又不見得相信,結果最後就像審問+猜測,造成一種緊張感。相反地,要更多關心孩子今日的心情,可以問孩子小而具體的問題,例如:「今天上了什麼課啊?你喜歡嗎?」這樣孩子也容易回答,也較願意向你吐露心情。
3.有效溝通的前提是接納情緒、理解與包容:任何人都想被理解和包容,更何況是你的孩子。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或抱怨是在等待父母來安慰他們,所以當他愈說愈有情緒時,先聆聽而不用去急著「解決問題」,等他說完再順著孩子的話聊,讓他感受到被理解和包容,就會聊出更多真正的想法。
4.好好地回覆孩子的話:孩子有時候會問一些我們覺得「沒必要」、「不重要」的問題,可是孩子的世界很小,他們經歷的每一件事,在他們眼中就是大事。如果每一次提問都被認真對待,他們才會感覺到,父母是用真心來陪伴自己,自然就更願意講出真正的想法。

三、讓孩子覺得「你是來幫助他的」
「我是為了你好」是許多父母常用的說法,但是有趣的是,常是在溝通不下去的時候使用。我們有需要去反思,到底我們和孩子溝通時,是要「滿足自己」,還是要「幫助他」?「滿足自己」指的是:要孩子順著我們的意思去做,在溝通的過程中往往充斥的是「說服」他(強調「我是為了你好」),他的需求將被我們的「假設」忽略(如:假設他只是因為懶得寫功課找藉口);「幫助他」則是以了解他的「需求」為前提,溝通過程是「理解」他真正的問題(如:理解他不想寫功課的真正原因),並且協助他解決問題。可想而知,你的孩子當然更願意在「幫助他」的氛圍中溝通。

四、表達出想法而不是情緒
其實不光是孩子想被理解,父母也同樣要被理解,這才是一個雙向正面的溝通,也讓孩子學習如何理解別人,並且負自己該負的責任。華人家庭溝通常欠缺這部分,不但孩子覺得挫折,父母很辛苦卻「心情蝦郎哉」,最後大家都充滿壓力。
因此我們媽也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,而非僅有情緒發洩和指責。什麼是表達想法,就是表達出爸媽現在這麼做的原因,例如:「不要再吵了!」可以調整成:「David, 現在大家都在休息,我們會吵到別人,媽媽也很不好意思,我們為了別人著想,安靜一下好嗎?」孩子雖然不見得能馬上改變很為,但卻開啟一個溝通對話,也讓孩子能學習「同理」和「參與決策」,取代情緒導向的指責。

親子溝通要先預防的三大障礙

一、六個先入為止的標籤
溝通時會冒出的先入為主觀念,就像我們貼在孩子身上的標籤,常使我們陷入「雞同鴨講」的溝通僵局,以下六個成見常是溝通的一大障礙:

1.他的「抗壓性低」
事實:未來更未知,帶來更大的壓力與不安,需要更大的抗壓性。
2.他很「自我中心」
事實:網路時代變化快速,需要有更明確的自我認知以面對未來,作出抉擇。
3.他們這一代都「盲目崇拜明星偶像」
事實:他和你一樣有認同標誌,只是對象轉為明星,並不會比較盲目。
4.他一直都「不喜歡與人交流、很宅」
事實:不喜歡表面應對,唯有真正感興趣的才會表現交流的熱情,唯有真正投合的團體才成為同溫層。
5.他們都「懶惰不踏實,吃不了苦」
事實:同樣可以踏實和吃苦,只是能觸動的原因和上一代不同。
6.他們都「非主流、標新立異」
事實:時代的差異造成不同世代的不同主流,非主流只是一種「新主流」

有時候溝通因為成見而「各自表述」!也許孩子和我們並沒有那麼不同!在你想要表達、規勸他前,或許可以先檢視一下你有沒有先貼上這些標籤。

二、五個對話內容中的地雷
在和孩子相處時是有「地雷」的,就是只要碰到就很容易引起他防衛或煩躁的點,其中有五個是關於溝通的,記得要避開:

地雷一、以保護為理由,拒絕讓他嚐試:容易造成「叛逆」的傾向,也抹殺他對自我開拓的嚐試。
地雷二、強調你想表達的,卻打斷他想表達的:沒有人喜歡被迫只有「單向表達」的「溝通」。
地雷三、批判孩子的朋友:批判他的朋友,就等於批判孩子和他所相信的價值。
地雷四、拒絕「面對」孩子的需求:前文已提到,是要「滿足自己」還是要「幫助他」?
地雷五、拒絕認錯與道歉:「身教」勝於「言教」,你「拒絕認錯」(前提是你真的有錯),就對他示範也可以「拒絕認錯」或是只有你有「特權」,當然不利於雙向的溝通。
(更多和孩子相處於的七個地雷,請參考「小心青少年相處七大地雷」一文)

三、四個訊息的差異
許多雙方真心想進行的溝通無法進行為何發生呢?這就和一個潛在因素-訊息落差有關,訊息落差有四個面向:

1.資訊表達不清晰:表達不清楚、缺乏背景說明,常使得資訊表達被誤解,對彼此過多的假設常是表達不清的來源。
2.與對方預期有落差:不了解對方在溝通中的期望與需求。對孩子來說,你覺得他屢勸不聽,他覺得你總是不回答他的問題,就容易有情緒產生造成溝通的衝突或中斷。
3.信息傳達有遺漏:信息非當面溝通而失真。據統計,多達80%的資訊在非直接溝通過程中丟失。在社會步伐加快之下,需要花費時間的當面溝通不知不覺減少很多,許多家長煩惱孩子怎麼都不聽他說,其實對孩子來說,從小就已經很少有與你直接溝通的機會,他對你關心他的訊息很少真的感受到,結果明明彼此都愛對方,卻都覺得對方不能體諒自己。
4.外部雜音產生干擾:傳達的訊息被扭曲。你和孩子間比較不會有人要刻意扭曲,可是他的朋友可能有錯誤的解釋以至於你的孩子誤會你。

這四個訊息落差的面向是非常潛在的障礙,但若你願意先花心思反思一下,其實很多的衝突可以避免。(更多有效溝通的方式,可以參考「孩子『拒絕溝通』?教你有效重建溝通」)

結語:其實溝通就是兩個人了解彼此的過程

溝通!溝通!溝通!現在這個社會,「溝通」好像是許多事的關鍵,許多事的不順利好像也歸因於它。
原因真的是因為溝通很困難嗎?其實仔細反思,溝通就是「兩個人了解彼此的過程」,如果兩個人願意了解彼此,這個過程應該沒這麼難走吧?所以關鍵在於:我們愈來愈不願意了解彼此!轉換到父母和孩子的角度,就是「父母和孩子不願意了解彼此」!試想為什麼父母和孩子不願意了解彼此?也許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於:我們都覺得「已經很了解彼此」、「沒必要」,或是「沒耐心了解彼此」
在這裡我想說,如果我們願意拿下對孩子貼上的標籤/成見,以「成年人」有的耐心來重新認識他、想像他的需要、同理他的心情,那麼還在成長學習中的孩子,我相信也愈來愈願意參與溝通、了解父母,甚至於學會負上他該負的責任
我真心地相信,「溝通」沒有很難,只是願不願意而已!但是我們都不是聖人,有時會有弱點和情緒,因此特別提供本文所提到的許多技巧以及要避開的障礙,希望協助你成功邁出第一步!其實願意看完這篇文章的你,已經是一位非常「願意」的父母了!你真棒!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繼續努力吧!

【填寫問卷,發現台灣孩子學英文痛點】

我們一直想找到真正能解決台灣孩子學英文痛點的好方法!並且不要填鴨、減少壓力又能和國中課業銜接、打好基礎。
作為爸媽,你的看法十分珍貴,因此請幫忙填寫以下幾個簡單的問題,謝謝您為台灣孩子未來出一份力!

感謝您的支持!填問卷贈送您好禮三選一!

After Post Form